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一到小組會議休息時間,在會議室外的走廊里,人們時常能看到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與媒體記者交談。
交談時,陳凱先總是先將身體略傾,俯首耐心傾聽記者的問題,然后輕聲細語地給出詳細答復。當與他熟悉的記者路過跟他打招呼時,他也總會微笑著向對方回應。
在不少記者眼中,陳凱先是一位儒雅的學者,帶有中國傳統(tǒng)學者的風范與魅力;也是一位積極的行動者,為中國醫(yī)藥界發(fā)展困境鼓與呼。
其實,在來自科技界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像陳凱先這樣的學者并不少,如顧秉林、歐陽鐘燦,他們溫文爾雅,人格魅力十足,樂于且善于交流。
這讓我不禁想到,隨著科普越來越被重視,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一些文章呼吁科學家要學會與公眾和媒體對話,而這些文章大體都在講科學家“會科普”的重要性。
然而,我們經(jīng)常忽略的是,科學家、記者、公眾都是人,三者最緊密的聯(lián)系就是人性,而溝通中把握人性的關鍵就是尊重。這種尊重,絕不僅僅是社交場合的禮貌,而是一個人來自于心靈最深處的對另一個生命體的理解、關愛、體諒與敬重。
當下,在科普事業(yè)中,科學家、記者和公眾作為三大主體,都被或多或少地貼上了一些負面標簽,科學家成了“磚家”,記者成了“狗仔”,公眾成了“愚民”。正是這樣的成見與不敬,導致科普事業(yè)發(fā)展舉步維艱。
因此,摒棄成見,真心尊重,是科普事業(yè)成功的基礎。作為科技類媒體,我們需要完成監(jiān)督的使命,但同時,我們更看重的是如何與科學家攜手推進中國科技、科普事業(yè)的進步。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