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播報
在動物的進化過程中,大腦的結構、體積均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以小鼠為代表的平滑型大腦到以人為代表的具有復雜溝回結構的大腦,其中的神經細胞均來自于神經干細胞,神經干細胞的多樣性和異質性一直是神經生物學家研究的熱點之一。闡明大腦神經干細胞的特性和調控機制能夠為神經系統(tǒng)疾病,特別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礎和新的思路。
2月20日,國際皮層研究領域雜志Cerebral Cortex 在線發(fā)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曉群課題組的研究論文“Abundant Self-Amplifying Intermediate Progenitors in the Subventricular Zone of the Chinese Tree Shrew Neocortex”。該研究對中緬樹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在不同發(fā)育時間點(E25、E30、E35、E40)的大腦皮層發(fā)育特征,特別是對神經干細胞的種類和特性進行了系統(tǒng)地研究。
首先,研究人員對中緬樹鼩大腦皮層的結構和細胞類型進行了詳細地分析。研究表明隨著發(fā)育時程的推進中緬樹鼩的大腦皮層其腦室下區(qū)(Subventricular Zone)快速擴張,出現(xiàn)了類似靈長類的外側腦室下區(qū)結構(outer subventricular zone,oSVZ),通過免疫組化染色和實時成像技術研究了不同的神經干細胞的分子表達、形態(tài)和分裂模式等特征,作者發(fā)現(xiàn)在oSVZ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外側輻射膠質細胞(outer radial glial cell, oRG)。這一研究結果顯示oSVZ結構的產生和oRG細胞的出現(xiàn)并非溝回動物的特征,而是進化中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跟大腦溝回的形成并無直接的關聯(lián)。
除了oRG細胞外,在SVZ及oSVZ中作者們還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中間前體細胞(intermediate progenitor cell,IPC)。中間前體細胞是大腦皮層中另一類重要的神經前體細胞,在小鼠等嚙齒類動物中,大多數的中間神經前體細胞僅進行一次對稱的分裂產生兩個神經細胞;但是在靈長類生物中,中間前體細胞能夠進行多次的分裂產生多個神經細胞。通過嘧啶類似物EdU和BrdU雙標實驗,以及time-lapse實時成像技術的記錄發(fā)現(xiàn)中緬樹鼩大腦皮層中的中間前體細胞具有多次分裂能力。這是首次在非靈長類中發(fā)現(xiàn)具有多次分裂能力的中間前體細胞,多次分裂能力的中間前體細胞增強了神經細胞產生的速度和數量,為大腦體積的快速擴增提供了細胞學的基礎。
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王曉群、副研究員王偉及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吳倩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王曉群課題組博士研究生尹崇海為論文的第一作者,王曉群組助理研究員周新、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姚永剛也參與了該課題的研究。該研究獲得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的資助。
圖示:中緬樹鼩大腦新皮層SVZ區(qū)增大,出現(xiàn)大量的oRG細胞;IPC細胞能夠進行多次分裂。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