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播報
扎根大地,遭遇病蟲害侵襲只能硬扛的植物,體內(nèi)究竟擁有怎樣的免疫系統(tǒng),才能發(fā)展到今天這般品類繁盛?美國《科學》雜志日前刊發(fā)兩篇長文詳細介紹清華大學柴繼杰團隊、王宏偉團隊,以及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研究所周儉民團隊共同合作所取得的重磅發(fā)現(xiàn):科學家首次看到了植物免疫系統(tǒng)中的重要力量——抗病小體的清晰模樣。
這項研究成果的預印本一上網(wǎng),就受到了國際同行的贊譽。英國皇家學會會士、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委員索希恩·卡蒙(Sophien Kamoun)教授表示:“這個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個我們領域從未有過的全新模型,給植物免疫領域帶來了很多啟示?!彼J為,這項成果不僅為人類認識植物的免疫系統(tǒng)打開了一扇大門,在未來也能對農(nóng)業(yè)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15年,數(shù)十位博士生“海選”目標
“病蟲害每年都會給我國糧食生產(chǎn)造成大量損失,而這個成果攻克了植物抗病領域的重大難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洋語氣中難抑興奮之情。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周雪平教授也表示,希望該成果能從根源上讓植物提高抗病能力,大量減少中國乃至全世界農(nóng)藥的使用量。
25年前,國際上首次發(fā)現(xiàn)了植物中的抗病蛋白,人類也首次認識到了植物生命體中的“二重防御”體系:第一道防線在細胞表面,通過識別病原體的共通特征,拉響免疫警報;第二道防線在細胞內(nèi),有的病原體能蒙混過第一道防線,將毒性蛋白注入植物細胞,此時細胞內(nèi)的抗病蛋白會針對性地識別,一邊剿滅“入侵者”,一邊下令被“攻陷”的細胞“自殺”,保證植物體的健康。
然而,抗病蛋白們究竟如何被激活并執(zhí)行任務的?很多國際頂尖實驗室想有所突破卻一直未果。
“在植物體內(nèi),抗病蛋白種類很多,比如小麥、水稻都有400多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柴繼杰介紹,這些蛋白個頭巨大、結構復雜,平時在細胞里數(shù)量又很少,只有當自己負責的外敵入侵時,才會被多制造出來一些,因此想要得到純化樣品,并解析其三維結構,難上加難。
2004年柴繼杰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回國后,開始了解開謎團的努力。為了在浩如海洋的抗病蛋白中篩選理想的研究對象,先后有幾十位博士研究生為此付出了辛勤勞動。直到2013年,抗病蛋白ZAR1才出現(xiàn)在柴繼杰的視線中。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儉民研究員同樣付出了多年心血,他發(fā)現(xiàn)ZAR1可通過“誘餌”激活,通俗來說,它可以被“誘騙”而大量表達,同時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于是,兩個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專注冷凍電鏡結構解析的王宏偉教授課題組攜手,開始了攻破植物免疫世界謎題的征程。
堅持、積累和運氣,一個都不能少
“能有今天的突破,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堅持?!辈窭^杰說,曾經(jīng)有一年多,他都沒去過問這個課題,那時候真的感到希望渺茫,似乎沒有出路了。
他們碰到了一個難題:ZAR1身上有個“插銷”ADP,當毒性病毒撥動這個“插銷”,ZAR1就會被激活。當時,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柴繼杰的博士生王繼縱卻發(fā)現(xiàn),這個“插銷”被拔下后,卻找不到讓它維持激活狀態(tài)的小分子?!昂芏鄷r候,你和成功就隔著一層窗戶紙,卻不知道怎樣捅破。”柴繼杰沒有去催王繼縱,終于,一年多后,曙光出現(xiàn)了!他們終于發(fā)現(xiàn)了那個對的分子?!敖酉聛淼难芯?,可以說勢如破竹?!辈窭^杰說,科研就是這樣,堅持、積累和運氣,一個都不能少。
其實,這十幾年的坎坷絕對不少。比如,要讓ZAR1在細胞體外激活,并組成形態(tài)復雜的“戰(zhàn)隊”,就必須將它在細胞里的那些“幫手”一一找到,并在體外配齊。又如,有些蛋白質(zhì)的個頭非常小,如果沒有高超的冷凍電鏡成像技術和獨到的算法,同樣難以完美呈現(xiàn)ZAR1“戰(zhàn)隊”的形態(tài)。
經(jīng)過不懈努力,三個科學家團隊夢寐以求多年的植物抗病蛋白真正的“戰(zhàn)斗狀態(tài)”呈現(xiàn)在了他們的眼前——ZAR1被“誘餌”激活后,組裝成含三個亞基共15個蛋白的環(huán)狀五聚體蛋白機器,仿佛一艘五角星的太空飛船。這被科研團隊命名為“抗病小體”。
免疫策略,動植物有“共通的智慧”
當看到ZAR1組成的抗病小體時,柴繼杰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造化:在適應環(huán)境的進化過程中,動植物竟然有著共通的智慧!
此前,科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動物體內(nèi)的炎癥小體,也是多個蛋白組合,因此一直猜想植物抗病蛋白或許也是這種工作模式。沒想到,還真猜對了!
柴繼杰告訴記者,盡管體內(nèi)抗病蛋白數(shù)量眾多,但總有防不勝防的疾病來襲。抗病蛋白可以組合作戰(zhàn),顯然就使其應對陌生病毒的本領強大了不少。
這一次,三個團隊緊密合作,揭示了抗病小體的工作機制。比如,抗病小體形成后直接在細胞質(zhì)膜上發(fā)出自殺指令,很可能是植物細胞死亡和免疫執(zhí)行者。該項工作填補了人們25年來對抗病蛋白認知的巨大空白,為研究其它抗病蛋白提供了范本。
“當我們搞清楚了抗病蛋白的工作機理,就能針對不同病毒,設計出抗病蛋白,讓農(nóng)作物更方便地獲得某種抗病性。”柴繼杰說,這不僅可能讓育種更迅速,也可能大幅減少農(nóng)藥用量,減少對環(huán)境的影響。李家洋表示,希望盡快將該成果應用到分子育種中。
然而,植物抗病蛋白種類繁多,還有沒有不同類型的工作方式?新的抗病蛋白如何設計?科學的“為什么”似乎無窮無盡,這個清華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的強強組合,還將繼續(xù)他們的探索。
(原載于《文匯報》 2019-04-07 03版)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