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播報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實踐證明了一個硬道理:科技強則中國強?;厥赘母镩_放大潮下的這些年,中國的綜合國力愈發(fā)強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等與科技相關的主題詞成為最響亮的時代音符,中華民族迎來了一個又一個充滿生機的“春天”。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人沿著科技報國之路,為國家、為社會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大連化物所也成長為兵多將廣、設備精良的綜合性研究所。
為了解國際催化學術界和向國際催化學術界介紹中國,1980年,中國派出郭燮賢、林勵吾等人首次參加了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七屆國際催化大會。郭燮賢應邀在會議上作了題為《中國催化研究概況》的報告。報告介紹了中國催化研究歷史、現(xiàn)狀、隊伍、研究領域、實驗設備……這一系列內容引起了國外同行的注意。
為了聚集人才強化國家急需的科學技術,國家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成立中石化……其中一個重要舉措是成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工程中心。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首批建成的實驗室,也由此開啟了中國催化界同仁走向國際催化學術交流平臺的新階段——了解和學習階段。
國家開始向美國、歐洲、日本派出大批訪問學者和留學生,邀請國外知名科學家訪問中國。大連化物所前后派出上百名訪學時間長短不等的不同層次的訪問學者、留學生,這些人中有些留在國外,其中有的已成為知名教授或事業(yè)有成;大部分學成回國,成長為棟梁之才和催化學術界精英。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經(jīng)過幾代人的努力,大連化物所成為催化學科領域的領頭羊,也成為國際上頗具影響的催化研究中心,國際上名家、教授訪問講學頻繁,合作研究來往不斷。
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乃至中國催化學術界如何盡快走向國際催化學術交流舞臺,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造就大批學貫中西的人才,是當時中國催化學術界重點考慮的問題。鑒于當時的條件和形勢,郭燮賢先生等籌劃:先后開展同以美國加州大學教授A.T.Bell(時任加州大學化工系主任、國際催化委員會主席),日本東京大學教授田丸謙二(時任東京大學副校長、國際催化委員會主席),日本北海道大學教授田部浩三(時任北海道大學校長),比利時魯汶大學教授B.Delmon(比利時皇家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法國巴黎第六大學教授M.Che(時任國際催化委員會主席)等為代表的國際學術合作。
合作方式以舉辦和參加雙邊、多邊國際學術會議為主。例如:先后主辦了中日貴金屬學術會議,中日美催化會議,第四屆國際溢流會議(我國催化界組織的第一個由15個國家參加的國際學術會議),第五屆無機膜國際會議等。會上簽訂雙邊協(xié)議,開展實質性國際學術合作,實驗室以這種方式派出了上百名學生和訪問學者。
回顧當年,為組織、籌備中日美催化會議,郭燮賢先生等可謂煞費苦心,竭盡全力促成會議圓滿召開。第一屆在大連召開的中日美催化會議舉辦得非常成功,為后來的國際催化精英聚會開了個好頭。隨后在北海道(札幌)、廈門、芝加哥、札幌、北京又召開了5屆中日美三國催化學術會議,這6屆中日美三國催化會議成為頗具代表性的系列國際學術會議。2000年,在西班牙哥拉納達國際催化大會上,中日美三國催化學術會議拓展為亞太催化大會(以下簡稱APCAT),常設秘書處在大連,肖豐收教授任秘書長。后來,APCAT會議分別在韓國、日本、中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舉辦。這個系列會議已連續(xù)舉行了13屆,已經(jīng)成為與北美催化會議、歐洲催化會議并列的世界催化三大區(qū)域性系列會議,其規(guī)模和學術水平、影響僅次于四年一屆的國際催化大會(ICC)。
改革開放實施的一系列舉措,極大促進了我國與國際催化學術界的頻繁交流,加強了我們與國際的聯(lián)系,我國科學家也逐漸贏得了國際學術聲望與地位,以及學術交流的話語權。1984年,蔡啟瑞、郭燮賢被推舉為國際催化理事會理事(第二任是郭燮賢、陳懿,第三任是李燦、何鳴元,現(xiàn)在是包信和、王野)。李燦還被推選為國際催化委員會副主席,隨后升任主席。
國際催化大會是催化學術界的最高盛會,如同奧運會一樣,每四年召開一次,我國幾代催化人連續(xù)三次申辦,終獲成功。2016年,國際催化大會在北京舉行,標志著中國進入世界催化大國行列,進一步增進了國際交流與合作。
改革開放前由于各種原因實驗室設施陳舊,設備水平低,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僅有色—質譜儀、多功能電子能譜儀、原位紅外光譜裝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改革開放后,國家不斷增加科學研究投入,大連化物所引進了大批先進儀器設備:超高分辨分析電鏡、多功能能譜儀、高分辨分子光譜儀、固態(tài)核磁譜儀……現(xiàn)在的大連化物所實驗室設備很精良,來實驗室訪問或進行學術交流的同行都贊不絕口。
不但如此,大連化物所還自行組裝了許多國際很少有的大型儀器設備,如原位紅外—質譜—熱脫附裝置、紫外拉曼光譜、皮秒時間分辨熒光光譜儀、深紫外光電子發(fā)射電子顯微鏡等;還研制建立了各種原位裝置、紫外拉曼光譜、時間分辨紅外光譜儀、激光誘導熒光光譜、納秒瞬態(tài)吸收和發(fā)射光譜儀、皮秒時間分辨熒光光譜儀、飛秒瞬態(tài)吸收和受激發(fā)射光譜儀、深紫外光電子發(fā)射顯微鏡、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裝置……這些儀器、設備、裝置的設計、加工、安裝、調試和運行成功,大大強化了大連化物所的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保證了大連化物所站在學科前沿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
為了提升科研人員對這些大型高精尖儀器設備的使用水平,大連化物所舉辦了各種講座、學習班。其中,從2007年至今,在大連、金華、成都、合肥、桂林、蘭州、撫順、鄭州、廣州等地先后舉辦了十屆高級講習班,做到“理論助技藝,儀器顯威力”。
大連化物所老一輩科學家、科研組織者多年來形成了優(yōu)良傳統(tǒng):科學研究始終同國家、社會的重大需求密切結合,從建國初期直至“文革”期間為國家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合成氨凈化流程三個催化劑使我國合成氨工業(yè)從上世紀40年代水平提升至上世紀60年代水平(當時的國際水平),重水分離技術為原子能事業(yè)的發(fā)展助力,航空煤油工藝技術解決噴氣飛機的燃料問題……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大連化物所人與時俱進、奮發(fā)有為,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為國家作出了新貢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當下,我國正在從催化大國向催化強國邁進,我們尚需強化科學和團隊精神,就像西游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你挑著擔,我牽著馬”,各有各的任務,一同去取經(jīng)。祝愿大連化物所不斷取得新成績,祝愿大連化物所人為國家、為社會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作者簡介:
辛勤,1939年4月生于哈爾濱,1962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化學系,教授/研究員。曾任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學委會副主任、大連化物所學位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學會催化委員會秘書長?,F(xiàn)任《催化學報》顧問、中國化學會催化委員會顧問委員、大連化物所咨詢委員會副主任?!?/p>
?。ㄔd于《中國科學報》 2019-03-26 第3版 綜合)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