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播報
周堯和院士(左)與王浩偉教授討論陶鋁新材料。梅秋武攝
我國凝固科學與技術的開拓者與奠基人,著名物理冶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yè)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雙聘院士周堯和,因病醫(yī)治無效,于7月30日5時28分在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yī)院逝世,享年92歲。
半個多世紀以來,周堯和致力于中國冶金、鑄造事業(yè)的科學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作為冶金鍛造領域德高望重的科學大家、桃李滿天下的教學名師,周堯和在科學研究、教育管理、教書育人方面的卓越貢獻讓后輩學人深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012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授予他首屆“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頒獎詞這樣寫道:周堯和院士是“一位令人仰慕、德高望重的科學家,一位令學子追隨、功勛卓著的一代宗師,中國鑄造界的一面旗幟,中國科技界的一份驕傲”。
國際鑄造舞臺的“中國代表”
中國鑄造學科的第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擔任國際鑄造學會主席的第一位中國人,國際鑄造會議第一篇中國官方論文作者,新中國第一位鑄造學博士的導師……周堯和創(chuàng)造了中國鑄造界的多個“第一”。
1950年,周堯和從清華大學機械系畢業(yè),三年后被公派至蘇聯(lián)莫斯科鋼鐵學院冶金系深造。從機械工程轉讀冶金,剛開始周堯和的俄語并不過關,但他憑著每天學習16小時以上的毅力,半年時間就自學修完了冶金專業(yè)本科的所有課程,并在學業(yè)上嶄露頭角。
上世紀70年代,周堯和提出用效能系數估算保溫冒口效益的新方法,并研制出新型保溫材料,使鑄鋼件實收率提高20%,冒口耗用金屬減少 40%,在全國推廣后,產生了巨大經濟效益。
1979年,第46屆國際鑄造會議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周堯和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之一,被特意安排在10月1日那天第一個進行大會學術報告。當他用朗朗之聲將作為中國官方論文的 “保溫冒口研究”宣讀完畢時,全場掌聲雷動,國際同行無不為演講者精湛的演講技藝和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所折服,這篇論文也被評為大會優(yōu)秀論文之一。
在任國際鑄造學會副主席期間,周堯和發(fā)現,世界上很多礦產資源正趨近枯竭,如不開源節(jié)流、有效地循環(huán)利用,一些礦產將在幾十年中被人類用盡。為此,周堯和1996年應聘來到上海交通大學,建立了生態(tài)材料學梯隊。他一方面開發(fā)先進的金屬材料回收技術,以提高循環(huán)利用率;另一方面研究提高金屬材料性能方法,以節(jié)省材料的使用。經過十余年時間拼搏,他領導的梯隊在金屬熔體純凈化和高性能材料合成方面獲得了數十項國家發(fā)明專利。
對于學生們畢業(yè)后的來信封封必回,有問必答
在教育戰(zhàn)線辛勤耕耘的數十年中,周堯和始終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本分,一生培養(yǎng)博士50余名,碩士 30余名。他說,培養(yǎng)學生不能以“導師的需要為本”,而要真正以“學生的需要為本”。
身為老師,最好的回報便是得到學生的真心愛戴,在這方面,周堯和是自豪的。80歲生日前夕,周堯和因頸動脈斑塊阻塞多次發(fā)生暈厥而住進醫(yī)院,學生們滿懷擔憂地從四面八方趕來,探望當年的恩師。而對于學生們畢業(yè)后的來信,周堯和封封必回,有問必答。
如今,周堯和走了,學生們滿懷對恩師的不舍,奔赴恩師家吊唁。周堯和的學生、上海交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浩偉告訴記者,老師一生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培養(yǎng)年輕人,他指導的研究生不少已成為高校和行業(yè)內的領軍者?!吧钪械闹芟壬吞@可親,讀研究生時,他像父親一樣關心我們,但在科研上,他的要求極其嚴格、幾近殘酷?!?/p>
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和體會,周堯和總結撰寫了一篇“從嚴、重導、求新”的研究生培養(yǎng)心得,并獲國家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所教《鑄造原理》課,被樹立為國防科工委高等院校的樣板示范課。他告訴學生,搞一項研究首先要將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鉆研透徹,然后才能用學習和批判的精神去分析別人的工作,才有發(fā)現創(chuàng)新的可能性,否則便是做虛功。
“我只是一位要求自己端端正正、勤奮踏實地做一個無愧于國家、無愧于他人的人。”周堯和曾如此坦然地評價自己耀眼的成績。正如他的學生、中科院院士魏炳波所言,“周先生始終把‘育人立德’和‘激勵創(chuàng)新’放在首位,他高尚的人格形象永遠是學術歷練和做人的明鏡?!?/p>
(原載于《文匯報》 2018-07-31 07版)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