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華南中泥盆世植物群是古生代植物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以地方性屬種為主。目前,關于中泥盆世植物群的研究主要還是集中在上揚子區(qū)的材料,如云南的西沖植物群。而湖南中部,盡管發(fā)育中泥盆世非海相沉積,但由于缺乏研究,難與其他同時代植物群進行對比。因此,研究湖南地區(qū)中泥盆世植物對于探討古植物的演化以及華南板塊古植物地理分化有重要意義。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洪河、副研究員傅強、碩士生汪瑤等組成的工作團隊在湖南長沙地區(qū)開展古生物學和地層學的研究工作,在該區(qū)域中泥盆世跳馬澗組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型的原始鱗木類石松。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fā)表于《古植物學與孢粉學評論》上。
據(jù)了解,該植物莖干纖細,葉基橢圓形。葉片向近軸側卷曲并分叉成三個裂片,有一個小的尖端向下;中間的裂片最長,三個裂片緊密平行排列,裂片基部具有一個細小的突起。孢子葉并未聚成孢子葉球,孢子囊呈橢圓形,見縱向開裂線,以墊片著生于孢子葉近軸側。該植物被定名為傅氏跳馬石松(Tiaomaphyton fui),屬名的建立來自植物的產地跳馬鎮(zhèn)。
本研究區(qū)域中泥盆世時古地理上歸屬于華南板塊分區(qū)之一的華夏塊體。揚子塊體與華夏塊體在泥盆紀時早已經聯(lián)合為一體,中間由陸表海相隔,兩者之間的生物面貌的差異一直未得到重視,這也是研究人員首次以植物化石證據(jù)揭示了揚子塊體和華夏塊體在泥盆紀生物區(qū)系上的差異。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