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英國《自然》雜志日前在線發(fā)表的一項研究稱,中英科學家攜手運用高分辨率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和DNA分析技術,得出了一個反映輻鰭魚類系統(tǒng)演化的新的進化樹,標志著我們對魚類演化的理解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
現(xiàn)代輻鰭魚包含了一半的現(xiàn)存脊椎動物,而且形態(tài)多種多樣,如孔雀魚和鱈魚,該類群起源于泥盆紀“魚類時代”前夕,約3.85億年前左右。而多鰭魚屬于一種古老的小型魚類群,其中包括鱘魚,它們有鱗和肉鰭,具有一定的原始特征,形似鰻魚,之前一直不符合某一分類,不過現(xiàn)已被接受為所有其它輻鰭魚的現(xiàn)存姐妹群。它們的化石歷史只有1億年。如果它們比其它輻鰭魚更原始,則起源時間應更早,這樣就留下了2.5億年的化石記錄空白。
此次,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檢查了阜康魚化石的高清CT掃描圖像,阜康魚是分布廣泛的斯堪尼亞魚類群的成員,距今約2億年至2.5億年,也就是恐龍剛開始在陸地上演化的時期。斯堪尼亞魚類一直被拿來與多鰭魚相比較,但直到科學家們利用最新技術對其進行掃描,才觀察到3D形態(tài)的魚骨。
通過分析各種體型特征與12種基因的DNA序列,并與相關形態(tài)進行比較,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多鰭魚屬于斯堪尼亞魚類群。這使得起源于三疊紀的斯堪尼亞魚,成為多鰭魚關系最密切的化石近親。
研究人員表示,這也意味著現(xiàn)代輻鰭魚的起源時間可能比之前預期的更晚,而該發(fā)現(xiàn)或促使人們重新思考那些泥盆紀和三疊紀之間形似輻鰭魚的化石。
?。ㄔd于《科技日報》 2017-09-25 01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