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中德科學家攜手日前在氧化物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制備出基于全氧化物外延體系的人工反鐵磁體,并觀察到隨外加磁場的分步磁化翻轉模式。該成果被刊登在近期《科學》雜志上。
人工反鐵磁體不僅是多種新型自旋電子學器件(如磁隨機存儲器等)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反鐵磁材料基礎問題的重要載體。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人工反鐵磁體中巨磁阻效應的發(fā)現(xiàn),促成了自旋電子學的誕生,同時也正是因為其在商業(yè)磁存儲等領域的成功應用,使得當今云存儲和云計算等新興產(chǎn)業(yè)成為可能。長期以來,針對人工反鐵磁體材料、物理和器件的研究,多集中于過渡金屬及其合金材料,但成功制備全氧化物人工反鐵磁體卻鮮有報道。
最新研究主要由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吳文彬教授課題組完成,他們在制備的反鐵磁體中發(fā)現(xiàn)了清晰的反鐵磁層間交換耦合效應,首次觀察到從表層和內部各磁性層分步磁化翻轉模式,給出了耦合強度隨各層厚度及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可能的耦合機制。德國尤利希研究中心研究員蘇夷希利用慕尼黑的高通量中子反應堆和相關的高靈敏度中子譜儀測試,證實了這個全氧化物外延體系的人工反鐵磁體存在的反鐵磁耦合態(tài)。
該工作對氧化物自旋電子學的發(fā)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深入探索功能氧化物界面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思路?!犊茖W》雜志評價這項研究成果稱,這是一項非常高水準的實驗工作,其研究在樣品質量和表征上堪稱絕技,結果非常有趣,且潛在地開辟了其他氧化物多層膜的新研究方向。
據(jù)悉,該項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以及合肥大科學中心的資助。
(原載于《科技日報》 2017-07-18 02版)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