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全球變暖又添佐證。美國《科學·進展》雜志日前在線發(fā)表的一項中美科學家聯(lián)合開展的研究成果顯示,全球氣候變暖速度比此前預估的要快13%。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副研究員成里京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溫室氣體不斷排放使地球系統(tǒng)“困住”了更多的熱量,直接驅動了全球變暖。這些能量90%以上都存儲在海洋中,因此海洋熱含量變化是氣候變化的一個核心指針。
海洋到底變暖了多少?不同國際機構基于海洋觀測得到的估計數(shù)據(jù)差異極大。成里京說,過去海洋熱量變化估計不準確,最大原因是海洋觀測不足及分布不均勻。過去海洋觀測主要依靠船舶,得到的觀測非常稀少,而且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緯度人類活動較多的區(qū)域。直到本世紀初,一種能覆蓋全球主要海域的海洋觀測網(wǎng)Argo系統(tǒng)才得以構建,但分辨率仍不是很高。
如何利用有限的觀測信息推測出沒有觀測區(qū)域的氣候變化信息?該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的集合最優(yōu)差值方法,利用氣候模式對歷史海洋氣候變化的一系列模擬結果,推測出海洋氣候變化在空間上的相關性信息,并增加了每一個觀測的空間影響范圍。更重要的是,該研究利用近期較為豐富的海洋觀測評估了歷史熱含量變率在不同海盆和不同時間尺度的準確性,首次量化了由于歷史觀測不足導致的估計誤差。
在此基礎上,該團隊提出了1960年到2015年的海洋熱含量變化估計。特別是,自1971年到2010年,全球海洋變暖速度比此前國際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中預估的快了約13%。
?。ㄔd于《科技日報》 2017-03-16 01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