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播報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2月15日在美國華盛頓正式就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技術、倫理與監(jiān)管向全世界發(fā)布研究報告,并從基礎研究、體細胞、生殖細胞/胚胎基因編輯三方面提出相關原則。中科院廣州生物醫(y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作為委員會中唯一一位中國學者,全程參與了研究討論工作。
近年來,基因編輯技術因能夠實現(xiàn)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而備受科學家青睞。它推動了科學研究,但也對社會倫理和人類安全提出了挑戰(zhàn)。裴端卿介紹,此次報告提出的基本原則,不僅代表基因編輯領域科學家的共識,還代表了全球頂級的倫理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社會活動家的廣泛共識?!斑@些原則有望為科學界對相關問題探索提供可接受的權威性依據?!迸岫饲湔f,各國可以參照本研究的成果與建議,結合自身國情及現(xiàn)有法律,來制定人類基因編輯的管理條例甚至立法。
2015年12月,由美國科學院、美國醫(yī)學院、英國皇家學會、中國科學院聯(lián)合組織的人類基因編輯峰會在華盛頓召開,隨后便成立了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經過長達14個月的工作,終于形成了研究報告。
裴端卿介紹,首次人類基因編輯峰會對中國在人類基因編輯研究的倫理問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討論,充分肯定了中國學者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倫理合理性。此次發(fā)布的報告為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與運用提出了系統(tǒng)性、原則性框架,具有積極意義。
報告指出,基礎研究可“在現(xiàn)有的管理條例的框架下進行,包括在實驗室對體細胞、干細胞系、人類胚胎的基因組編輯來進行基礎科學研究試驗”;對體細胞基因編輯可利用現(xiàn)有的監(jiān)管體系來管理,要把臨床試驗與治療限制在疾病與殘疾的診療與預防范圍內,在應用前要廣泛征求大眾意見;在生殖(可遺傳)基因編輯方面,開展臨床研究試驗要有令人信服的治療或者預防嚴重疾病、嚴重殘疾的目標,“并在嚴格監(jiān)管體系下使其應用局限于特殊規(guī)范內”。
報告強調,任何可遺傳生殖基因組編輯“應該在充分的持續(xù)反復評估和公眾參與條件下進行”。為此,委員會特別就開展可遺傳生殖系統(tǒng)基因編輯提出了10條規(guī)范標準,包括:缺乏其他可行治療辦法,僅限于預防某種嚴重疾病,僅限于編輯已經被證實會致病或強烈影響疾病的基因等。
(原載于《科技日報》 2017-02-16 01版)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