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記者6月24日從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獲悉,該所趙海研究團隊歷時2年、通過近10萬組數(shù)據(jù)對比研究證實:水生植物浮萍可替代目前公認廢水處理能力最強的水葫蘆,高效處理廢水中的氮磷,并轉化成高品質生物質材料。其相關研究成果目前已在《生物資源技術》等國際知名期刊發(fā)表,并申請10項國家發(fā)明專利。
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趙海率領的研究團隊在云南滇池、四川什邡等地研究、試驗證實:浮萍與目前公認廢水處理能力最強的水葫蘆具有相同的氮磷吸收能力和更高的資源回收利用潛力。其在廢水中停留6天,可使典型的農(nóng)村生活污水實現(xiàn)達到一級A類的排放標準,而處理廢水后的浮萍還含有粗蛋白33.34%(其中氨基酸25.8%)或積累淀粉達40.19%,在開發(fā)生物質能源等領域應用空間巨大。
“浮萍是世界上最小開花植物,其生長快而且木質素含量低、淀粉含量高,已成為植物能源研究熱點。”趙海表示,團隊根據(jù)浮萍和水葫蘆根際微生物群落比較研究證實,水生植物氮磷去除能力主要來自其根際微生物的貢獻,研究團隊通過向浮萍廢水處理系統(tǒng)中添加彈性填料,可顯著提高原根際微生物很少的浮萍的去污能力,并進一步證實根系生物膜上的高豐度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是水生植物去污能力高的根本原因。而近期,趙海研究團隊還通過收集全球800份浮萍資源并綜合分析,篩選出對重金屬鎘具有最佳吸收效果的浮萍品系,其經(jīng)過10天生長后,吸收率達到64.95%至83.23%,由于浮萍可以與水稻共同生長,其未來在治理稻田鎘污染中應用潛力巨大。
?。ㄔd于《科技日報》 2015-06-25 01版)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