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亚洲欧美91_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丨_久久免費视频精品_在线观看网站深夜免费A√

加快打造原始創(chuàng)新策源地,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努力搶占科技制高點,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科學院建院70周年賀信中作出的“兩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zhàn)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實現(xiàn)科學技術跨越發(fā)展,率先建成國家創(chuàng)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中國科學院辦院方針

首頁 > 傳媒掃描

【中國科學報】年齡“寫”在你臉上

2015-04-30 中國科學報 王珊 黃辛
【字體:

語音播報

  實際年齡相同的兩個人,為何一個看上去像大叔,另一個卻似“小鮮肉”?

  衰老是導致人類許多復雜疾病的主要因素。精準預測一個人的衰老程度可以幫助分析與衰老相關的疾病的發(fā)生風險,并由此有針對性地設計個性化醫(yī)療和保健方案。

  一直以來,醫(yī)學界致力于衰老研究,并期待能找出永葆青春的密鑰。而既有的人體衰老分析指標主要來自血檢,包括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白蛋白等,尚未形成完整的指標體系,效果不理想。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韓敬東研究組另辟蹊徑,用計算生物學方法對人的面部進行了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三維面部形態(tài)可以作為衰老的標識,通過分析人臉三維圖像,能精準預測一個人的生理年齡,而這有望為設計個性化醫(yī)療和保健方案以及評價抗衰老藥物的效果提供標準。近日,該成果在線發(fā)表于《細胞研究》。

  年齡“寫”在臉上,你準備好了嗎?

  容易覺察的面部衰老 

  實驗開始于2012年。當時,韓敬東與團隊只想把面部形態(tài)的變化當作一個表型,即作為驗證衰老與血液關系的輔助指標進行研究。

  不過,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實驗結果卻顯示,在人的衰老過程中,面部衰老變化其實更明顯且容易觀察。

  研究人員使用3D相機采集了年齡在17歲到77歲之間的332個中國人的三維面部圖像,以分析面部的衰老特征。

  “我們將樣本劃分成5個年齡段?!币幻芯拷M成員告訴記者,這5個區(qū)間分別為:17~29,30~39,40~49,50~59,60~77,每個區(qū)間樣本人數(shù)大致相當。

  有了這些面部圖像的數(shù)據(jù)之后,他們開始找尋一種可以對所有指標進行比較以及可視化展示的分析方法。

  韓敬東想到了一種方法,即將所有指標進行標準化之后,使用聚類的方法將指標按照與年齡的相關性分類并展示出來。以此,他們發(fā)現(xiàn),嘴的寬度、鼻子的寬度、嘴與鼻子之間的距離,都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眼角則隨著年齡的增加出現(xiàn)下垂。

  衰老有跡可循 

  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幅景象,一個人在接受醫(yī)療和保健指導前,可以先拍攝面部三維照片,得到其生理年齡;而醫(yī)生根據(jù)這個年齡制定給藥量等個性化方案,使之與真實的衰老程度匹配。這就是韓敬東研究組獲得數(shù)據(jù)后的進一步發(fā)現(xiàn)。

  研究組將每位參與者的面部三維坐標輸入計算機回歸模型,進行模擬計算后,得到他們的生理年齡。結果,他們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生理年齡與實際年齡往往不一致。年齡小于40歲的樣本,預測出的生理年齡和實際年齡的差距平均在6歲左右;大于40歲的樣本,兩者差距增大。

  韓敬東表示,也就是說,40歲以后,生理年齡的個體差異十分顯著,很多人加速衰老,也有人能保持青春。

  在將這些發(fā)現(xiàn)同采集的血液指標相比對后,研究組驚奇地發(fā)現(xiàn),“寫”在臉上的衰老痕跡在人體血液里也是“有跡可循”的。對于生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大6歲以上的樣本,他們的多項血液指標也出現(xiàn)了衰老跡象。

  此外,不同性別也存在不同。對于女性而言,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是其年輕與否的“指示器”:高密度膽固醇越高越年輕、低密度膽固醇和總體膽固醇越高則越老;而對于男性來說,血液中白蛋白的含量是年齡大小的“風向標”:白蛋白越高就越年輕。

  這些都表明,三維面部形態(tài)分析能準確預測人的衰老程度。韓敬東說,人臉三維圖像分析有望為個性化醫(yī)療和保健提供標準。

  深入追蹤差異來源 

  對于韓敬東研究組的成果,國內外專家認為,該研究首次對人類衰老表型進行了定量化,并有可能引發(fā)相關的研究熱潮,因為只有定量以后,才能更精確地進行后續(xù)相關研究分析。

  當然,也有專家提出了疑問。例如,使用3D相機采集圖像研究衰老是否可行?

  “3D相機已經在很多科研領域中使用?!表n敬東說,例如它已經用在了一些發(fā)育疾病患者的面部表現(xiàn)上,以比較其與正常人的差異,“這些用人眼很難分別,但是3D相機卻可以展示其任何細微的差異”。

  接下來,研究人員計劃對個體間的衰老差異進行更深入的分子水平研究,并嘗試在其他人群采集圖像數(shù)據(jù)開展研究?!拔覀兿胪ㄟ^研究,明確哪些信號通路,甚至是基因,在早衰和晚衰的人群及與正常衰老人群中的區(qū)別?!?/p>

(原載于《中國科學報》 2015-04-30 第4版 綜合)
打印 責任編輯:麻曉東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